张大禹,男,辽宁鞍山人,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硕博连读),导师为郭朋华教授和胡桥教授,创立陕西卫澜深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新时代科技报国青年先锋,他始终秉持“将论文写在祖国深海”的科研信念,以原创技术突破卡脖子难题,用创新创业实践诠释青年担当,在建设海洋强国的征程中镌刻下闪亮的青春印记。

创新突破,深耕深海科技。张大禹博士就读期间面向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需求,深耕深海原位供电领域。面对国家海洋安全受深远海供电行业瓶颈制约这一现状,张大禹提出了系泊式深海海流能供电基站的创新方案。他突破了深海超低速水轮机启动问题,通过对阿基米德螺旋流动稳定性展开分析,并运用多轮次多目标优化方法进行研究,进而发现阿基米德螺旋水动力结构在0.1m/s来流下具备超低速自启动能力。与此同时,该轮机还拥有被动偏航特性以及准球向全向性。此外,他还深入研究了深海供电平台系统集成关键技术,一方面实现了深海水轮机水动力特征的精准复现,另一方面成功获取长时间尺度下深海水轮机的供电特性,最终形成了适用于不同水文条件的通用设计方法。张大禹所提出的深海原位供电新范式为我国形成深远海原位供电能力提供重要参考,对我国实现全海域常态化反潜监测能力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前景。目前他以第一作者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11篇;申请专利30余项,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10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博士研究生)基础研究项目、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生专项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项目资助,担任国际知名期刊《Ocean Engineering》审稿人、核心期刊《热加工工艺》社外编辑。

产研融合,推动成果转化。张大禹积极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集结交大机械、能动、电力三大优势学科交叉领域青年人才,组建西安交通大学卫澜深海创新创业团队,以团队负责人身份两度斩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项目在官网(大学生创业服务网)首页展示;带领团队完成两代水下原位供电基站产品运行测试,累计孵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十余项,深度带动交大校内本科生创新创业活动,助力团队在“实战化”环境下构建本硕博贯通的创新育人生态;依托深海原位供电技术方案和交大卫澜深海团队,创业成立陕西卫澜深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目前已入选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春种基金(国资基金)种子轮和奇绩创坛(头部投资机构)天使轮投资。

薪火相传,赓续精神血脉。张大禹就读期间曾获国家奖学金、中国移动特等奖学金、西安交通大学优秀学生标兵等各级各类奖励荣誉20余项,入选《人民日报》2024年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曾在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建院四十周年大会作为在校研究生代表发言,相关事迹被秦创原官媒、西安交通大学官网等报道。交大一脉相承的饮水思源文化激励他未来继续扎根深海领域,深度揭示深远海水轮机水动力耦合机理,攻克深远海水下供能难题,努力成长为深海原位供电领域拔尖人才,以切实行动影响更多的交大学子,为国家深远海战略贡献力量,彰显与时代同频共振的使命担当。

从学校实验室到一次次海试现场,从高水平学术论文到产业真正落地,张大禹用多年坚守诠释着“板凳甘坐十年冷”的科研定力。面向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新征程,张大禹作为科创先锋正带领团队向产品级深海原位供能系统发起攻关,以实际行动践行“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需要”的青春誓言。正如他在研究生院建院四十周年大会上所言:“作为新一代西安交大人,我将继续秉承学校的优良传统和精神风貌,响应时代号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扎实的行动,参与、见证、奉献学校、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建设,汇聚起推动学校和社会进步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