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西安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始建于1998年,2002年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以教学和科研并重、培养高等级科技人才为主要办学目标,被列为西安交通大学承担的国家“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重点建设学科,也是西安交通大学211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之一。
师资队伍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广泛吸引海内外人才,培养了优秀的学术带头人,形成了一支高学历、年轻化的教学和研究队伍。我系共有教职工19人,其中教师17人,实验工程技术人员2人,以50岁以下中青年教职工为主,占教职工总数比例90%。教师队伍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6名。目前,我系计划每年引进具有海内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的专业人才数名,继续扩大教师队伍规模。
课程教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环境保护的应用理论和技术方面的高级研究人员和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因此,我系特别重视本科生的能力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和工程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本科教学中,我系共开设理论课程18门,实践课程8门。其中,专业主干课程包括化工原理、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化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等。实践课程包括环境工程实验、课程设计、项目设计、测控实习、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
研究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鼓励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和参加论文以外的科研与工程实践活动,使他们有机会与专家教授们一起从事国家和省市的或企业委托的科研活动,并在工程现场解决生产实践问题。
研究生教学中,主要开设课程12-15门,专业课程包括环境工程原理、绿色产品工程、环境经济学、高等环境监测技术、环境修复工程、环境催化、大气环境学、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环境健康与风险评估、高等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化学、电化学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环境工程中的高级氧化技术、地球环境学等。
学科方向
立足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流,我系主要负责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建设,承担相应的学科建设任务。形成了包括工业有机废气的控制技术、大气环境与大气化学、废水生物处理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废水处理高级氧化技术、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湿地生态工程及清洁生产为主的学科方向。
实验条件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室主要包含以下五个部分:水资源利用与水污染控制实验室;大气污染控制实验室;环境监测实验室;环境微生物实验室;环境化学实验室。实验室拥有一系列高水平的专业实验仪器和设备,如:日本岛津全谱型ICP发射光谱仪ICPE-9000,SPME/SPDE-GC-MS,Agilent5973气相质谱联用仪、Agilent6890气相色谱仪、Agilent 845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DIONEX500型离子色谱仪、TOC测定仪、比表面积分析仪、全自动多用吸附仪、DDY-5型自动定氮仪、烟气分析仪、WTW型BOD自动测定仪等。自行搭建的实验平台有:远程等离子体化学实验装置、除尘实验系统、脱硫试验系统、汽车尾气治理试验系统、新型膜生物反应器、一体式短程脱氮反应器、反渗透装置、生物曝气滤池、环境微生物实验装置等,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SPME-GC-MS 全谱型ICP发射光谱仪ICPE-9000
Agilent 845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Agilent 5973 气相质谱联用仪 Agilent 6890 气相色谱仪(GC)
DIONEX 500型离子色谱仪 TOC测定仪
比表面分析仪 全自动多用吸脱附仪
红外分析仪 红外测油仪
微库仑测硫仪
等离子体反应器及实验系统
等离子体废气处理实验系统
除尘实验系统
烟气脱硫装置 烟气分析仪 脱硫实验系统
超声油水分离反应器
环境微生物实验室
教学成果
教材编著
《环境科学导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8,赵景联教授主编)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8,赵景联教授主编)
《环境生物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8,赵景联教授主编)
《等离子体清洁技术在纺织印染中的应用》(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9,陈杰荣教授主编)
《环境工程设计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陈杰瑢教授主编)
《物理性污染防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陈杰瑢教授、延卫教授主编)
《环境工程技术手册》(科学出版社,2008.6,陈杰瑢教授主编)
《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轻工业出版社,1998,贺延龄教授主编)
《能源环境化学》(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周基树教授主编)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验》(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王云海教授主编)
教学改革项目
校“985”三期中文课程建设—环境化学
校“985”三期双语课程建设—环境科学与工程导论
教学成果奖
《环境科学导论》获得西安交通大学优秀教材二等奖
《环境生物化学》获得第九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教材二等奖
科研成果
承担的重大科研项目
2000年以来我系承担各级科研项目逾150项,包括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及其它省部级项目等多项,近5年科研经费1000万元以上。
2010年以来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持的重大科研项目 |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起始日期 |
导电高分子/TiO2复合可再生吸附剂的设计合成及吸附性能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4-1-1 |
降解甲基叔丁基醚(MTBE)的混合菌群的驯化和降解机理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4-1-1 |
半干旱荒漠区典型湿地流域水分生态格局及效应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4-1-1 |
高钙废水厌氧处理系统中碳酸钙沉淀的微生物调节机制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4-1-1 |
原位红外结合偏最小二乘法研究吡啶甲酸的生物降解途径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4-1-1 |
光合细菌产氢关键基因的增强表达对产氢速率的影响机理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4-1-1 |
臭氧和过氧化氢高效电化学协同产生的规律及机理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3-1-1 |
汉阳陵地下博物馆室内空气质量及其对文物的影响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1-11-1 |
低温等离子体净化工业气溶胶的规律与机理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1-1-1 |
改性烧结金属纤维催化烃类选择还原NOx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1-1-1 |
废纸造纸封闭循环水中关键污染物DCS的生物净化机理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0-1-1 |
耦合传递过程的归一化系统集成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0-1-1 |
扬尘源样品采集和分析 |
国家科技部 |
2013-6-1 |
渭河流域重点污染源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 |
国家科技部 |
2009-01 |
论文
近5年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百篇,SCI源刊论文数在全国环境类单位中名列前茅。其中,环境领域国际高水平期刊论文10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500余篇。2013年,发表科研论文48篇,其中SCI论文26篇,EI论文3篇,核心期刊6篇,会议论文13篇,出国/出境参加国际会议及学术交流5人次。
专利
近5年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其中多项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得到了应用,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成果奖
近5年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挑战杯全国三等奖1项及挑战杯陕西省一等奖1项,其它奖项10余项。
国际交流
我学科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积极地开展各种学术活动,加强与国内外院校、科研单位与企业界的联系,扩大信息的来源、加强科研合作和共同发展,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
通过参加国际知名学府环境类研修班,接受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资助等,环境科学与工程系7名青年教师参与骨干教师项目赴国外知名大学访学,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德国等国家及香港地区的相关专业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的交流与合作机制,在行业内建立了良好的学术声誉。本系教师及研究生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每年均多次参加国际环境类会议,担任国际会议分会场主席、作学术报告,以及积极参与专家讨论会等。
我系也积极组织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2004年5月中旬在西安交通大学主办了“第九届海外华人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人数约270人,收集论文400余篇。2009年11月西安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首倡和承办了“国际厌氧生物技术发展战略研讨会”,来自中国、荷兰、巴西、美国、英国等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120余人参加,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在教育部直属高校聘请外籍教师重点项目的支持下,我系邀请了多位包括美国、英国、日本、巴西、加拿大、爱尔兰等国及香港地区的国际知名大学的专家学者前来访问并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及为我系学生讲授部分专业课程。
第九届海峡两岸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大会会场
“国际厌氧生物技术发展战略研讨会”与会代表
招生就业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在校本科生合计100人,2013年毕业36人。研究生在校合计53人(硕36+博17),2013年毕业15人。环境工程专业就业方向主要包括环保设计单位、环保公司、政府或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环境评估中心、固废中心、水务集团等。历届毕业生从事的专业包括给排水设计、环境治理工程设计、水保、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污水处理的运营管理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