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院“精准扶贫-农产品滞销调研团队”赴周至县调研圆满完成
为了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战略,找到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农产品滞销的办法,2016年7月9日,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院“精准扶贫-农产品滞销调研团队”的成员彭程宇、王雨、张志坚、崔靖、方蕊佳、李平、吴峥一行七人来到陕西省周至县兰梅塬等村落,就当地农产品滞销问题展开了调研活动,向当地农民和政府有关部门了解情况,寻找解决策略。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农业的发展和稳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生产效率的提高,我国农业产量迅速增长,并在农业科技、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但农产品与市场的对接和销售渠道所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问题是事关农民命运的事情,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
精准扶贫-农产品滞销调研团队的队员们长期关注着农业生产活动,在调研前期,团队成员广泛查阅资料得知: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捷报频传,取得了不少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农村农产品的滞销问题也十分突出。现实中一方面农民守着大量农产品低价难销,致使本该感到喜悦的“丰产”农民满脸愁容;另一方面城市民众却抱怨自己身边的菜市场果蔬太贵,价格年年“疯”涨。这种现象不仅导致种植农户惨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暴露出农产品产供销系统的严重不合理。农业是国民经济之本,衣食住行全赖农业生产。农民利益的损失对于国家而言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和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大障碍。
因此,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迫在眉睫。团队成员决定利用假期,深入基层,走进农家,力求寻找一条解决农产品滞销的好方法。队员们通过网上的新闻搜集了解到,近年来陕西省周至县油桃大量滞销,果农将油桃倒进河道,其政府通过媒体呼吁社会各界帮助解决油桃滞销问题的相关内容。因此团队选择周至作为此次调研第一站,向当地农民和政府了解真实情况,以期找到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农产品滞销的办法。
到达周至后,团队一行七人首先来到了兰梅塬,与当地的多位农户进行详细的交谈。在交谈中,成员们了解到,尽管去年当地的油桃滞销问题经媒体报道之后,油桃滞销的问题有所改善,但依旧存在滞销、贱卖的现实状况。农产品的销路面临困境是种植分散,而且每当成熟之际,都是农户自己联系收货商来购买,农户之间还有存在价格打压现象。甚至有的农户缺乏销售渠道,导致自家油桃卖不出去,发生滞销的问题。其中,曾担任周至县油桃协会会长的王京全先生指出当地油桃从20世纪70年代引进来之后,一直缺乏深加工,只是简单应季销售,销售的不稳定因素太大,造成农户承担的风险很大。当谈及目前发展比较火的电子商务,他指出由于村子中人口老龄化严重,年轻人普遍外出打工,村子里面懂电脑的人太少,导致销售信息很渠道的狭隘。因此,尽管村子中虽然电脑普及率不低,但电子商务却很难发展起来。
随后团队成员们进而又采访了兰梅塬的村长,他告诉我们当地政府现在意识到农民缺乏品牌意识和特色产业化经营。他指出从改革开放,我国农村多采取包产到户的生产模式,散户种植农产品规模较小,销售时也多各自为战,无法进行品牌的统一有效宣传。同时农产品生产处于初级规模,多为无序竞争,销售多为周边地区消化,效益难以体现,使得不少原本很有前景的特色产品难以形成专业区,进行产业化经营。其次,当地农民往往跟风种植,导致供过于求,农产品价格暴跌;当某种农产品出现亏损时,农民往往减少甚至停止种植该类农作物,导致供不应求,农产品价格暴涨,这就是种植的盲目性。生产的大幅波动使客商无所适从,市场得不到控制。盲目跟风,不懂科学,不按规范,不接市场,是不少农民的致命弱点。
在周至调研中,团队成员们通过走访陕西省周至县的农业局和当地农民,了解道他们对农产品滞销的看法和自身困难所在,对当地的农产品生产现状有了一个初步认识;成员们还对周至政府部门进行访谈,了解现有惠农政策;同时与助农为乐农企业负责人张先生进行座谈,了解企业当下有什么困难和对农产品滞销问题的看法;调研结束后,成员们还结合当下的时事热点,在第一时间咨询专业人士,期望寻找“一带一路”给农产品带来的机遇。
虽然当日的周至烈日炎炎,但深知“实践出真知”的队员们仍冒着酷热天气,顶着高温炙烤,深入基层,用脚步丈量土地,在周至兰梅塬的田间地头圆满完成了调研任务。接下来,团队还将前往眉县、富平,为农产品滞销调研收集更为全面充实的素材。